白芍
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发布时间:2018-03-12
一、产品简介
品名:白芍。
别名:花子、白芍药、金芍药。
来源: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.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头尾和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晒干。
产地分布:白芍的产地十分集中,在安徽的亳州市方圆20公里左右范围之内,分布着全国生产总量的90%左右。亳州周边县市的部分地区及山东菏泽,也有种植的习惯,但数量不大,质量较次。近几年,在全国大量发展的药材种植影响下,山西、河南、东北等省市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,但受技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,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。
功效及用途:白芍微苦、酸,性微寒,归肝、脾经。具有平肝止痛、养血调经、敛阴止汗之功能。用于头脑眩晕、肋痛、腹痛、四肢挛痛、血虚微黄、月经不调、自汗、盗汗等症。不易于藜芦同用。
二、交收质量标准
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交收品为白芍。
品种 |
|
品名 |
白芍 |
规格 |
三四级个:直径0.8-1.2cm占比不低于70%的白芍,地狗眼、干枯、中空、夹生个重量占比不超过5%,杂质不超过2%,无虫蛀霉变。 |
成长年限 |
多年生 |
采收季节 |
秋季 |
外观 |
|
项目 |
标准 |
鉴别 |
本品呈圆柱形,平直或稍弯曲,两端平截,长5~18cm,直径1~2.5cm。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,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,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气微,味微苦、酸。 |
理化指标 |
|
水分 |
≤14.0% |
总灰分 |
≤4.0% |
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|
铅≤5mg/kg 镉≤1mg/kg 砷≤2mg/kg 汞≤0.2mg/kg 铜≤20mg/kg |
二氧化硫残留量 |
≤400mg/kg |
浸出物 |
≥22.0% |
芍药苷 |
≥1.6% |
33种农药残留量 |
不得检出 |
其他要求:
贮藏:置干燥处,防蛀。
本质量标准参考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一部、四部制定,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有权按照新的药典版本标准进行修改调整。
三、商品上市合同
交易品种 |
白芍 |
商品代码 |
BS2309 |
交易模式 |
应价交易 |
报价货币 |
人民币 |
报价单位 |
元/公斤 |
商品报价 |
含税价 |
交易单位 |
100公斤/批 |
最小交易单位 |
1批 |
交易手续费 |
交易金额的2‰ |
交易订金 |
全额货款的20% |
最小议价单位 |
0.01 |
转订货期限 |
T+5 |
每日最大波动限制 |
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±4% |
统一交收月份 |
2023年9月 |
交收方式 |
到期统一交收; 买卖双方每日自主申报交收或协议交收 |
交收价格 |
交收配对当日含税结算价 |
交收手续费 |
交收货款的1% |
交收订金 |
全额货款*20%; |
最小交收数量 |
20批(超出部分按1批整数倍申报) |
指定质检机构 |
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指定质检机构 |
交收仓库 |
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指定交收仓库 |
交收标准品 |
详见附件:白芍交收质量标准 |
产地 |
安徽 |
规格 |
三四级个 |
标准依据 |
2020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 |
商品总订货量 |
120,000批 |
交易商最大买订货量 |
12,000批 |
交易商最大卖订货量 |
12,000批 |
交易商单笔最大订货量 |
1,200批 |